今日,重慶日報第003版:重慶產業鏈供應鏈調查①筆電,刊發報道《重慶筆電產量全球“七連冠”產業鏈供應鏈齊全立下大功》《重慶筆電產業尚需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等特別報道,聚焦位于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的重慶仁寶公司等企業探討在筆電領域,重慶產業鏈供應鏈發展,一起來看~
▲重慶日報3月22日第003版
筆電產業
現狀
·2008年,重慶開始布局筆電產業,引進惠普、富士康等龍頭企業
·2011年,重慶實現筆記本電腦生產放量,并迅速產生集聚效應,成為全球重要的筆電生產基地
·2020年,重慶筆電產量突破7000萬臺,產值突破3000億元。連續7年全球產量第一,全球每3臺筆電就有一臺重慶造
·目前,重慶筆電產業鏈供應鏈相對齊全。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達到639家
不足
·產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
·缺乏核心零部件、高精尖部件配件配套企業
·技術上和華東等地區企業存在差距
3月19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經信委了解到,重慶筆電產量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已成重慶工業增長“第一動力”。
據介紹,去年,重慶筆電產量創了新高,突破7000萬臺。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宅經濟”,全球筆電需求量增大。重慶筆電產業不僅產量創新高,產值也首次突破3000億元。
目前,重慶已落戶了惠普、宏基、華碩等三家品牌商,富士康、廣達、英業達、仁寶、緯創、和碩等六大主機生產商企業,生產訂單包括戴爾、東芝、索尼、蘋果、小米等幾乎所有的筆電品牌,集聚效應明顯。從2014年至今,重慶筆電產量一直位居全球第一,占比維持在三成左右。
不僅是筆電產業,重慶電子信息產業也實現快速增長。2020年,后者增加值同比增長13.9%,成為全市工業增長“第一動力”。截至目前,重慶有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達到639家,主營業務收入排名全國第七。
據悉,重慶正在積極優化電子信息產業的供應鏈,已建成“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原材料配套”集成電路全流程體系,建成了集運營商、品牌商、代工廠和配套商為一體的智能終端產業鏈。目前,重慶計算機整機及配套產業占比高達51.7%,手機及配套產業占比為19%,電子核心部件、智能儀表等其他電子產業合計占比為29.3%,初步形成多點開花、錯位發展、齊頭并進的產業結構。
仁寶為啥不走了
仁寶集團:世界500強企業、全球第二大筆記本電腦制造商。2011年,仁寶集團在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成立重慶仁寶公司,主要生產筆記本電腦;2017年又成立翊寶公司,主打智能終端穿戴設備、全球保稅維修等業務。
2月24日,重慶仁寶公司,工人正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忙碌。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還有兩個月,重慶仁寶公司就要搬家了——搬進面積達4.5萬平方米、內部結構更適合筆電生產的新廠房。
但新廠房只是用來過渡的。
“新廠房旁,一個建筑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的智能化、數字化廠房正在規劃?!睋貞c仁寶公司行政資深經理萬良憬介紹,“十四五”期間,所在公司將整體遷入這個“超級廠房”。
繼2017年成立重慶翊寶公司,主打智能終端穿戴設備、全球保稅維修等業務后,仁寶集團再次釋放出強烈信號:要擴大規模、增加投資,“深耕”重慶。
這讓人頗感意外。要知道,當初仁寶集團落戶重慶,某種程度上是“被逼”的,甚至一度想走。
2008年,重慶開始布局筆電產業,宏碁、惠普、華碩等品牌商相繼入渝。為了下訂單和生產方便,這些品牌商要求更多上下游企業也要到重慶。
仁寶集團就是其中之一。當時的它,已在江蘇昆山市落戶了中國大陸總部和制造中心。但礙于品牌商要求,仁寶集團還是成立了重慶仁寶公司。
2015年,重慶仁寶公司遇到了危機——最大客戶“東芝”宣布退出筆電市場,訂單遭遇“斷崖式”下降,生產經營困難,一度計劃撤出重慶。
那為何現在又不想走了?
先看一組數據:2019年,重慶仁寶公司生產筆電產品350萬臺,產值116.93億元;2020年,產量增加到462萬臺,產值160億元,同比增長37%。
萬良憬說,在最困難的時期,保稅港區與重慶仁寶公司一起,搶抓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拿到了不少國際知名品牌訂單,引入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平板、智能電子筆等高端新型產品的生產,讓公司不僅擺脫了危機,而且日子越過越“滋潤”,自然不想走了。
“仁寶集團不想走,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重慶的筆電產業鏈趨于成熟、配套完善?!敝貞c保稅港集團相關負責人道出了另一個原因。
據他介紹,目前,重慶筆電配套企業貫穿產業上中下游,除處理器芯片、顯卡等核心元件外,仁寶集團約一半的零配件已實現“重慶造”。如果加上四川內江、遂寧等相鄰城市,配套率還能再高些。
物流方面,重慶構建了相對完善的多式聯運體系,仁寶的產品可通過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等運往世界各地。萬良憬也說:“重慶的物流條件不輸昆山?!?/p>
此外,保稅港區還為仁寶等企業配備了員工公租房;成立了接訪中心,為企業解決各類生活服務,甚至可以疏導員工心理問題;設置了專門的停車場,解決員工停車難?!啊奈濉陂g,我們還將建五年制學校,為企業儲備人才,學生可以一邊在企業實習一邊讀書?!敝貞c保稅港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除此之外,重慶近年來積極推行的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升級也讓仁寶嘗到“甜頭”。2018年,在保稅港區支持下,重慶仁寶公司開始對生產線進行升級,效果立竿見影——最多時220人的生產線,如今只有40人,且都是技術工。目前,重慶仁寶公司SMT(表面貼裝技術)產線良率由98.5%提升至99%,組裝線良率由97%提升至98.5%,人力成本減少31%。
“這兩年春節我都沒回臺灣?!比f良憬說,來重慶三年,覺得這座城市越來越美,人杰地靈,很喜歡這里?!跋M瘓F能夠持續深化與重慶的合作,繼續加大在這座城市的投入?!?/p>
宇海精密的“生死抉擇”
宇海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璧山高新區,2011年正式進入筆電配套領域,主要為惠普、戴爾等筆電品牌商及英業達、廣達、緯創等廠商配套塑料結構件,年產量超過1200萬臺套。
2月24日,重慶宇海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檢查生產線上的筆電零件。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企業訂單多,好事還是壞事?
在一般人看來,肯定是好事,訂單越多,說明企業實力越強、利潤越高。
宇海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宇海精密”)的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何勃卻不這樣認為。他說,判斷企業強不強,不能簡單“以數量論英雄”,而是要看企業能否把握未來。
有此感悟,源于一件慘痛的往事。
2011年,重慶筆電產業生產開始放量,本是模具小廠的宇海精密嗅到產業發展機遇,開始進軍筆電配套領域,主攻筆電模具及塑膠結構件。
開始的發展和預期一樣,宇海精密迅速站穩腳跟,接到的訂單一年比一年多。2018年,其訂單數量創下新高,年產值超過5億元。不管何時到該企業,幾乎都能看到員工在加班加點生產。
然而,年終一扎賬,企業傻了眼:利潤率直線下降,比前一年下降50%!
明明訂單更多了,企業的利潤率為何反而降得厲害?
專家“會診”的結果是:都是“工廠思維”惹的禍——一方面,管理層想盡辦法拿到訂單,增加產能;另一方面,企業技術研發能力不強、設備自動化率較低,無法滿足產能大幅度提升的要求,導致訂單越多,投入的人工、占用的流動資金也越多。企業經常都是在“滅火”,資金鏈差點因此斷裂。
面對“生死抉擇”,宇海精密開始“壯士斷腕”:對管理層進行“大換血”,引進職業經理人和有技能、有思想、有拼勁的年輕人,大抓管理和研發。
同時,企業向璧山高新區尋求幫助,獲得5000萬元的貸款。企業馬上將這筆錢用在“刀刃上”——購買精密模具制造設備,研發成型、組裝、涂裝設備,全面提升生產線自動化水平,注塑機臺自動化率從5%提升至50%以上,組裝自動化率提升至30%,自主研發了全自動化埋釘機,產量良品率和機臺稼動率得以大幅提高。
宇海精密因此挺過危機,也找準了發展方向,要做“一家不能被取代的企業”。
現在,宇海精密每年在研發創新上的投入近4000萬元,是2018年前的10倍;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組建了專業的信息化、自動化和工業設計團隊,為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做全面的統籌規劃。
“研發創新的關鍵是人才,我們對這塊也非常重視?!焙尾f,2018年以前,公司沒有一個研究生,如今不僅有4位博士、1位正高級工業設計師,還建立了市級博士后工作站、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研究院。擁有模具研發、自動化、信息化、工業設計等研發人員近300人,占企業總人數10%左右。公司還實施雛鷹計劃、賦能計劃,一年要招約300名管培生,用于管理、技術人才培養和儲備。
去年,宇海精密自主研發制造自動化設備120余臺套、導入機器人55臺,并完成了MES(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PLM(流程管理信息系統)等系統的初步架構設計,大幅提升生產線的自動化率,良品率提升3%-5%,工業設計產品附加值成倍增加。全年實現產值7.6億元,同比增長28.8%。
筆電“保暖衣”是這樣造出來的
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中歐班列(渝新歐)的平臺運營公司。目前,中歐班列(渝新歐)是重慶筆電產品主要的運輸載體,2020年運輸筆電及相關產品近1000萬臺。
哈薩克斯坦的阿斯塔納,是中歐班列(渝新歐)開行過程中要經過的最冷的區域,冬季最低溫度可達零下40度。
問題來了:筆電產品存放溫度不能低于零下20度,否則顯示器等部件性能會受到破壞。那每到冬季,筆電產品是不是就不能坐中歐班列(渝新歐)“旅行”了?
不用擔心。因為班列上的筆電產品都穿有“保暖衣”——獨立蓄熱控溫集裝箱(簡稱“蓄熱恒溫箱”),溫度始終維持在零下20度以上。而這件“保暖衣”,就是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簡稱“渝新歐公司”)團隊自主研發出來的。
2012年,惠普等筆電品牌商找到渝新歐公司,提出要確保這趟班列的冬季開行頻率,準時、安全地將筆電產品運往歐洲。
這讓渝新歐公司犯了難。中歐班列(渝新歐)沿途要經過6個國家,冬季運輸不僅會遇到零下20度以下的低溫環境,不同地域的最高溫差還達到70度,筆電運輸風險極大。但若不解決這個問題,會影響到重慶筆電產業的長期發展。
當時,有兩種現成方案擺在渝新歐公司面前:
一是使用柴油發電機控溫集裝箱。它由惠普公司引進,適用范圍廣,可兼顧制冷與制熱兩種方式。但其電子元件在極寒環境下容易發生故障,且消耗燃油,造價和運營費較高;
二是使用專用蓄熱保溫板。該方案缺點明顯,占用集裝箱的空間較大、裝卸作業復雜、操作不便、易破損。
兩種方案都被否決了?!拔覀冃枰幸豢罴饶艽_保筆電產品在極寒環境下運輸,又易操作、性價比高的產品?!庇逍職W公司總經理漆丹說,因此,他們決定自主研發。
在各級部門的牽線搭橋下,渝新歐公司與巴斯夫、霍尼韋爾等公司,后勤工程學院、重慶大學、四川大學等學校及科研機構聯合,開始技術攻關。
研究過程中,團隊發現有種相變材料有一個特性——低溫下結晶凝固放熱,高溫下融化蓄熱。
“是不是可以通過這個特性,利用重慶到歐洲不同地域的溫差,實現自動蓄放熱,從而控制集裝箱內部溫度?”帶著這樣的思路,團隊開始進行實驗。
歷時一年,重慶自主研發的蓄熱恒溫箱正式出爐。它的外觀與普通集裝箱無異,其內部裝有特殊的相變蓄熱功能層。運輸過程中,蓄熱恒溫箱將依靠自然氣候變化進行蓄放熱,且不需要消耗化石能源,安全性高,也不污染環境。
但品牌商一開始并沒有接受這個產品。他們寧愿成本高些,也要求用更穩妥的“方案一”。
“有品牌商不信任我們的測試結果,派了專門的團隊到重慶來測試?!逼岬せ貞浾f,這家品牌商前后做了十余次試驗和驗證,2018年,終于放心地接受了蓄熱恒溫箱這一產品。
現在,中歐班列(渝新歐)運輸的所有需要控溫的產品,冬季都穿上了蓄熱控溫箱這件“保暖衣”,這也直接推動了班列全年常態化、規?;\行。
業內觀點
“大而不強、全而不精”
重慶筆電產業尚需調整結構轉型升級
重慶筆電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筆電生產基地。
成績有目共睹,但問題也不容忽視。在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重慶筆電產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想要持續向好發展,還需要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
觀點①
產品以中低端的商務筆記本為主,附加值不高
“重慶生產的筆電,還是以中低端的商務筆記本為主,附加值不高?!眱山聟^管委會副主任李順說,“宅經濟”興起后,筆電市場火熱。同時,互聯網、網游、電競等元素的興起,讓人們對筆電需求有所提升,個性化、高端化的游戲本、定制本需求量越來越多,這是重慶筆電應該發力的方向。
李順認為,重慶筆電產業要進一步發展,要豐富產品線,不能只是簡單地“代工”商務本,而是要設計、研發、生產一些高端本,從筆電“制造”向“創造”轉變。
觀點②
技術實力不強,容易受制于人
宇海精密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何勃認為:“重慶的筆電配套企業技術實力還不夠強,對品牌商依賴很重,容易受制于人?!?/p>
他舉例說,重慶筆電沒有本土品牌,核心技術都在廣達、英業達等廠商手中,品牌商也是以惠普、戴爾等為主。同時,筆電產品的檢測都是由制造商自己進行,本地缺乏國家級、被認可的權威檢測機構。
“重慶的汽車產業就要好得多。品牌商方面有長安、小康、力帆等,還有汽研院等權威機構,這能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焙尾f。
他建議,重慶應該提高筆電配套企業的實力,在細分領域掌握充分話語權,這樣才能確保產業生命力?!澳呐掠幸惶炱放粕套吡?,只要重慶配套做得好,還是會讓我們來供貨?!?/p>
觀點③
缺乏核心技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產業鏈集聚還需努力
重慶保稅港集團相關負責人稱,重慶筆電產業門類齊全,在全國數一數二,但缺乏制造核心零部件的能力?!氨热顼@示芯片等,核心技術依舊掌握在品牌商、主機制造商手里,重慶做不出來?!?/p>
他說,下一步,重慶筆電產業應該朝這一領域發力,掌握更多核心部件的技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產業鏈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