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慶市智慧園區試點,重慶保稅港區通過互聯網技術全力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港區,全維度動態監控港區運行、產業動態、安全防控,讓城市管理“可視、可控、可管”。
在智慧保稅港區,一臺電腦能遙控遠在幾十公里外的設備,無人物流車載著貨物來回穿梭巡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智慧港區能做什么?
小編從港區智慧城市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智慧辦”)了解到,在疫情防控期間,智慧辦采用ICT(信息與通信技術)技術為保障復工復產員工健康安全、快速準確發現可疑情況、阻斷疫情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個ICT技術是何方神圣?據智慧辦相關人員介紹,ICT(信息與通信技術)為關聯集成的物聯網、大數據、圖像識別等技術,為一線防控工作提供智能、便捷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一)建立大數據平臺研判港區人員流動態勢
與中國移動合作,優化智慧大數據平臺,通過移動基站收集匯總轄區內人員流動情況,有效獲取每日進入保稅港區內的人流量及變化,協助水空港區域防疫工作人員對返工人數變化做出準確判斷及對策;對區內在建工地監控,通過人流分析,研判現場情況;發布每日防疫提醒短信,截至目前,通過大數據平臺向區域內人員發送疫情提醒短信共計約67000條。
(二)以智能對講統籌調度指揮防控疫情
為一線疫情防控人員配備了100臺帶有定位和攝像功能的智能對講機,通過智能對講機自帶定位系統對一線卡防人員實現精準定位和路線分析;支持視頻回傳,方便決策人員實時掌握現場情況。
(三)以智能測溫防控系統篩查體溫異常人員
一是在生活配套區觀月小區和皓月小區安裝智能溫測系統,可批量抓拍人臉并對多人同時測溫,正負誤差不超過0.3度,室外準確率超過手持測溫槍。
二是在空港觀月小區各出入口,安裝測溫一體閘機,該設備能夠對進入小區的人員進行實時快速的測溫,并聯動閘機測溫刷卡后自動放行,平均每日測溫設備監測人員達到約14000人次,極大減輕現場工作人員工作量 。
(四)搭建醫學觀察人員數據管理系統
上線醫學觀察人員數據管理系統,隔離區管理人員能夠通過手機或電腦實時錄入、查詢每位隔離人員信息,如每天測量體溫數據、隔離樓層房號、人員來源地、人員戶籍等信息,有效減輕管理人員的監測工作強度,達到實時可查、可管、可控的效果。
(五)搭建返工人員管理平臺
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聯手,搭建保稅港區返工人員管理平臺,對經過相關復工復產平臺已篩查的重點人員再度進行核查。截止3月25日,平臺共計登記錄入返工人員2012人,實際申報810人,核查通過612人。
小編了解到,保稅港區正在推進智慧城市(一期)建設,著力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智慧城市,讓我們一起期待它的到來!